首页 > 读后感 >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
时间:2023-02-11 来源:阅读力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篇1
这篇文章通过讲述一个平凡的故事,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战胜了对一座悬崖的恐惧,折射出了许多道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却能給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收获。
一个年仅八岁,又十分瘦弱的孩子,跟随着伙伴们一起攀爬悬崖。因为胆小,被舍弃在悬崖上不敢离开,最终被朋友请来的父亲就走。这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孩子被父亲所救,但从中能看出一位父亲善于教育孩子,费尽心机想让孩子理解一个生活道理。
这个道理便是着眼于眼前的一小步,不要总想着远处的困难。或许许多人都会将它理解成“不做长远考虑,只注重眼前利益”,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要想真正理解它,可能还需要理解一句名言——万事开头难。的确如此,人们往往在面对一件事时,想到的都是潜在的风险,可能发生的意外,却没想到只要把眼前的第一步做完,后面的东西就会水到渠成。许多宝贵的机会,就这样白白浪费掉了。
在现实中,许多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因为迟迟不敢走出那第一步而悔恨终生。或许做出重要的决定是应该谨慎考虑,慎重选择,但我们不该迟疑,该出手时就出手,因为我们还年轻,有的是机会从头再来,计算最终失败了,也是帮助我们认识了世界。
在生活里,我们不仅要回顾过去,把握现在,更要展望未来,如果已经失去了一次机会,就绝不能容许自己再错一次,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你踏出的第一步,总是最艰难的哪一步。当你迈出了这一步后,剩下的,就是一步一步朝着最终的胜利走去。只要能坚持下来,最后的赢家总会是自己。等到你自己终于战胜了这无比艰难的路途后,你就会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勇敢的走下去这样一条路。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篇2
读完了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后,我掩书沉思:原来成功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我”小时候既有病,又胆小。在一次攀岩比赛中,“我”因为胆小不敢往上爬,被困在山崖上。最后,是爸爸把“我”从山上救下来的事。爸爸告诉“我”:不要想距离有多远,你只要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会到达目的地的。
这篇文章记叙的只是作者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件极为普通的小事,但它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永远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小小的一步,走了这一步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们的目的地为止。
的确是这样,如果你只想着前面的路很长很长,布满荆棘,那你就永远也走不到终点,因为这时的你已经对自己失去了自信心,这时,你应该大胆地往前走,当你每跨出一小步的时候,你只要想着再走一步,然后为了目标努力地去奋斗,即使是一点点的前进,也体现出你是一位勇者,至少不是停留在原地不动。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是常见的。比如我。我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还要完成妈妈布置的作业。有时作业会写到很晚。有几次实在是太困了,眼皮上好像涂了一层强力胶。实在忍不住的时候,我会想:“再写一个字吧,再写一个字就行了,只要再写一个字,不会累的。”然后写一个,再写一个。到最后回过头来看时,常常会觉得不可思议:自己竟坚持下来了!原来成功是那么轻而易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这正是因为我一点一点地努力,一点一点地积累,一点一点地收获,并不奢求一步登天。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是的,无论在什么时候,遇到困难时,盼望成功时,我们都要切记: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篇3
暑假里,我津津有味地读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启发。
文章主要讲了作者回想了一件成长过程中亲身经历的小事。身体一向虚弱的小作者参加了攀岩的“冒险”行动。尽管小作者“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怦怦乱跳”,还是成功地攀上了岩石架。但是在新的一轮高峰攀登中,他畏惧不前了。暮色四合,杰利和父亲来找他,在父亲的殷切希望和鼓励下,他先走好眼前的一小步,再走下一步,终于走了下来。
这件事告诉我们,信心和勇气是我们获得成功的动力和源泉。不要想着远大的目标,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只有走好这一个个小步,才能抵达远大的目标。记得有一次,我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我长大后想做一名出色的画家!”“孩子,你有远大的理想很好,但是,你总想着以后,现在不努力,理想怎么会实现呢?你要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啊!”妈妈语重心长地告诫我。我听了妈妈的话为之一震,惭愧地低下了头。从那以后,我像变了个人似的,别人在嬉戏玩耍的时候,我顶着酷暑去参加暑期绘画培训班;别人在甜甜地午睡时,我在家苦练绘画基本功;别人在游山玩水欣赏美景时,我拿着画板在写生……我尽力地朝着目标“走一步,再走一步”,慢慢地靠近。
每次拿到通过我的努力而获得的一张张荣誉证书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的路是多么踏实而遥远。每当我因为看到前途遥远可怕以致灰心丧气时,我只要记起这个故事以及妈妈对我说的感人肺腑的话,我便能应付一切。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篇4
读了着篇文章,让我很受感动。是父亲的那种对孩子的教育:当眼看孩子面对和危险的时候,父亲,他没用最直接的去帮助孩子脱离危险,而是用了对孩子成长有帮助的方法——鼓励。当孩子遇到时,父亲鼓励孩子去独立克服。也正是,事后亨特也学到了不少;反之,当时亨特的父亲只是爬上悬崖把亨特抱了下来,那亨特也不会从中悟到,反而强了对父亲的依耐性。从点,我很钦佩这为的父亲。
要是把事情放到现在的父母身上,大多数的家长只会选择,那上去抱。这父母和父母之间的不同。不过,的方法并不错,不管是选择哪种方法,其点一样的,那就是对孩子的爱。只不过用的是不同的两中在爱孩子。
我之喜欢这1篇文章,仅只是他的事件,还有一点文章的写作方法。本文中就使用了多种写作方法,主要有“三美”:
1、哲理美。作者对童年的一件往事的描写,悟出了人生哲理,是值得每人铭记的人生经验。
2、描写美。文中的心理描写最为精彩、生动、细致。值得学习和借鉴,是在描写脱离危险的尤为。
3、照应美。文中多处用了写作方法。比如,开头写悬崖的环境,交代身体病弱,还有几处提到杰利,作者精心埋下的伏笔。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篇5
读《走一步,在走一步》有感,人的一生如梦如烟,一晃而过。在这一生当中,我们会历经坎坷、痛苦。有的人会坦然度过,由此走向了光明大道;而又的人却被这些坎坷挡住了前进的脚步,在原地徘徊。以致最后一事无成,遗憾终身!
学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后,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文中作者在其父亲的引导下将困难一步一步地踩在脚下,最后战胜了困难。
而我们的生活中,却很少有人像作者那样,面对困难勇敢的走出了自己的第一步。
从小到大,父母对我们娇生惯养,是我们养成了养尊处优的坏习惯,成天过着王子、公主的生活。有时我们还对父母的给予不满足,跟他们呕气。而当我们正式踏入社会时,才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只要一遇到丁点挫折,我们就经不起打击,而埋怨命运的不公。
而那些从小就刻苦学习、历经波折的人。这些困难对于他们来说就好像是磨练他们意志的养料,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些差距,都取决于我们从小不同的经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小养成一种自力更生的好习惯。面对困难,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退缩,而是想着如何去将它化解;走出自己的一小步,从而也就踏出了自己的一大步,那我们今后的人生必将是美好的!
人生在世,遇到挫折是在所难免的,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如果说生命是一把披荆斩棘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人生当中不可缺少的一块“砺石”。要使人生之“刀”更加锋利,就必须经得起这块“砺石”的打磨。
从而也就促使我们像文中作者那样,面对困难,不要畏惧;勇敢地踏出一小步,也就等于踏出了人生当中的一大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篇6
读了莫顿·亨特写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后,我深有感触,我知道了生活中,即使是一件小事,也会蕴常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文中的“我”从小体弱多病,是在母亲的倍加呵护中长大的,当听到“我”的好朋友叫“我”去爬山,“我”表现出来的胆怯和犹豫,说明了作者的孱弱,因为作业的孱弱,藐视他,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没有人能够给他真正的快乐。
作者和其他孩子来到一处空地时,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他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作者的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写出了悬崖在作者眼中是极高的,虽然只有二十米高。
一个孩子接着一个往山顶上爬而作者却落在最后,当时作者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也咚咚直跳,充分地写了作者当时的胆怯和害怕。
当作者看到其他伙伴都爬上了山顶,要吃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时,他软弱地哀求他的伙伴不要丢下他,但他们还是丢下他走了,就连他最好的朋友也走了,只留下他一个人在那里啜泣。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作者在一片寂静中,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但正在作者特别无助的时候。他的父亲来了。父亲见到“我”之后并没有责备,而是带着安慰的口气说:“完饭做好了,下来把,孩子。”而“我”却恐惧地说:“我下不去了,我会摔死的。
作者父亲带着鼓励和安慰的口气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再走一小步。你能办到的。“我”父亲的话不仅充满安慰,还告诉了作者战胜困难的方法,战胜困难需要的是信心和成功的体验。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正是每次是移动这一小布才把困难一点点分解,才使作者战胜了困难,也为作者以后战胜困难提供了信心和方法。正因为那一次爬悬崖的经历,作者从他父亲那里学到了自信,学会了克服困难以及实现远大目标的办法,学会了让自己放松、让自己快乐,从此他便得坚强、乐观,勇于并善于进取,最后,成为了一位作家当你遇到困难时,要想着眼前的一小步,把困难一点点分解。最后战胜它。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篇7
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所以读书就应该从名著开始。今年暑假我阅读了钱钟书先生写的长篇小说《围城》。
小说描写了三十年代一群知识分子的工作、生活。以妙趣横生的笔调记叙了留学回国后的几位知识青年的社交,生活。
读后让我感到惊异的是作者对素材有着非凡的提炼能力。
按理说,《围城》是一部小说,事件、人物、心理都是虚构的,可是小说向我们呈现的世界却逼人的真实。《围城》里的很多的事情,就像是发生在身边;我们一边阅读一边会从这些虚构人物身上看到真人的影子。小说中人物的心情,就像是从自己胸腔里掏出来,贴切的让人吃惊!仿佛一个苦闷的人一下子被人看破隐秘的一角,有几分难堪,却还有几分佩服。围城中展现的一切,都让人身临其境,历历在目。
围城读后更让人吃惊的是它对人生事理的洞察力。
“围城”取自苏文纨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事业,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
书中方鸿渐陷入与多位女子的感情纠葛,常常因自己的怯懦,难以进展,想要摆脱,却又难以自拔。这座感情的围城,曾经令方鸿渐心向往之,走进之后又深感城中的寂寞。
而三闾大学又是一座事业的围城。这里面充斥着利益纠纷,令方鸿渐无所适从。但当他离开那里,却要面对家庭、事业的社会大围城,让他更加难以忍受。他极力想主宰自己的命运,可是能力有限,意志薄弱,也只能忍辱负重。总之,每个人都深陷自己心中的一座围城。
讽刺人生的丑态,鲁迅也是高手。鲁迅的风格像一把锋利的匕首,一刺见血;钱钟书的风格像灸针,轻松行进,让你感到舒畅,不知不觉中手到病除。两者异曲同工。
《围城》的语言幽默风趣,充满智慧。例如:在讽刺社会的贫富分化,人心冷漠时是这样写的“因为穷人只在大街闹市行乞,不会到财主的幽静住宅区去,只会跟着步行的人要钱,财主坐的流线型汽车是赶不上的。贫民区逐渐蔓延,像市容上生的一块癣。政治性的恐怖事件,几乎天天发生。有志之士被压迫得慢慢像西洋大都市的交通路线,向地下发展,地底下原有的那些阴毒暧昧的人形爬虫,攀附了他们自增声价。鼓吹中日和平的报纸每天发表新参加的同志名单,而这些“和奸”往往同时在另外的报纸上声明不问政治。”
在写苏小姐的相貌时说“她长得婉约如宋词”比喻按理应该是以形象做喻体,而这里却用抽象的宋词来描摹人物的形象,展示出特有的一种魅力风韵。不得不佩服他对比喻的理解的精深,他的语言的创造力,和源自于骨髓的机智、风趣。
特别是描写鲍小姐的形象,“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笑的背后,实际上是在讽刺鲍小姐的不学无术。
作家的创作,多少都有自己的影子。所以书就是人,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探知作者的性情,思想,精神。围城中,对社会现象讽刺针砭较多。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清高的境界。从另一方面看,也说明他有一颗大爱之心。恨得越深,爱得越切。对现实人生的不满,更能表现出对社会殷切的期待。
《围城》是本深入人心的好书,因为时至今天它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当代社会,竞争激烈:职场、商场、官场处处都是围城。“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是普遍的状况。有的人老是觉得别人的工作如何好,跳槽成瘾。总是在怪圈中循环,长此就会深感苦闷。而这一切,都被钱钟书收在八十年前的这部书中,他以智慧的笔触,指出人类的弱点,让我们反观自省,获得生命的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说,好书能够度人,好书的作者就是佛陀。
毫无疑问《围城》的创作是非常成功的。书评家夏玉清说“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这样的评价是当之无愧的。
值得庆幸,在可贵的暑假里能读到这样一部启迪心智的好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工作总结(通用4篇)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工作总结(通用4篇)
-
党员教师年度总结(通用5篇)
党员教师年度总结(通用5篇)
-
关于学习的谚语(通用4篇)
关于学习的谚语(通用4篇)
-
项目合作协议书(通用5篇)
项目合作协议书(通用5篇)
-
会计电算化实习日记(通用3篇)
会计电算化实习日记(通用3篇)
-
上半年工作总结开头(通用3篇)
上半年工作总结开头(通用3篇)
-
处罚通知单(通用8篇)
处罚通知单(通用8篇)
-
党课学习心得(通用5篇)
党课学习心得(通用5篇)
-
高老头读后感(通用5篇)
高老头读后感(通用5篇)
-
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通用篇6)
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通用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