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通用3篇)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通用3篇)

时间:2024-07-31 来源:阅读力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纪录片《走近毛泽东》,该片以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画面,带领我们走进了这位伟大领袖的生活和思想。下面是我整理的三篇关于走近毛泽东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白露1.jpg

  篇一: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看完纪录片的最深感受是,毛泽东是从最朴素的中国人民中走出来的,也始终怀着最朴素的感情,走向人民。这个纪录片是伟人毛泽东接地气一面的展示,更是讲述的关于共产党人与人民的双向奔赴。

  伟人从人民中来

  在纪录片的开始,毛泽东晚年会见外国宾客的时候讲了一句“我生着一副大中华的脸”,幽默而又充满智慧,后面又记录了毛泽东同志在答记者问时“首先是中国人”的回答,无疑,毛泽东对于“大中华”是深爱而又自信的。这其实也是对毛泽东同志一个关键特质的写照——他是从最广大的人民中走出来的伟人。他出生在中国普通的家庭,入读普通的学校,经历中国的人情社会,他也拥有着中国人的突出特征——勤劳、善良、谦和、有韧性,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勤于学习和奔走,他遇到万般磨难仍然坚韧不摧,他看到老百姓受苦时心里万般不忍,他即使到了高位对身边人也没有架子,他是伟人却能把自己当做一名普通人,他始终保持了中国人的真性情和本真性,这些人民性的特质也让毛泽东在当时很自然地被中国人民所接纳。

  相信人民的智慧

  作为从人民中走出来的一份子,毛泽东不仅非常了解人民,而且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在与国民党对抗之时,即使力量悬殊,毛泽东仍然对革命前途信心满满,因为他相信只要有人民的支持,就一定会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所以他在革命初期即用“笔杆子”动员最广大的人民投入革命,他动员共产党人与中国的工人和农民“打成一片”,不损百姓分毫,他在抗日战争中提出“抗日统一战线”,要依靠人民的力量取得持久战的胜利,他把人民和执政者比作水和鱼,做出“水里可以没有鱼,但鱼一定不能没有水”的比喻。事实也证明,只有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才能取得胜利,革命胜利后“人民万岁”的深情回应正是毛泽东同志相信人民的生动诠释。

  始终为了人民的情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毛泽东的为民情怀体现在点点滴滴中,曾经困扰中国老百姓多年的血吸虫也让毛泽东同志一度揪心,他多次部署血吸虫防治工作,在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后,毛泽东同志心绪难平,写下了《送瘟神》,对人民群众的深沉的关心和同情溢于言表。影片中记录的毛泽东同志的一次落泪经历,淮河发大水,灾情严重,毛泽东从电报上得知,不少村全村淹没,有灾民和蛇一起逃到树上,被毒蛇咬死,他难过得哭了,正是他对人民最朴素的感情,后来他也下决心动员修治淮河,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治理的第一条河。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件又一件事正印证了毛泽东同志始终为了人民的初心。

  接力持续运用好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探索总结出的这项群众路线,已经成了我们党的根本路线,是我们党的法宝,从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到四下基层到信访工作制度等,我们党不断探索建立了各种群众工作机制,以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而于此同时,在今天我们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却依然存在,有的干部不会做群众工作,不善于组织发动群众,有的干部不习惯走到群众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的干部不懂得向群众学习,不懂得依靠群众开展工作,甚至有的干部忘记了党的宗旨,政绩观偏离,做工作不顾人民群众利益,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坚决避免的。共产主义的核心要义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我们党依靠群众走向今天,也必然依靠群众走向未来,作为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党员干部,我们必须要学习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始终走好群众路线,始终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关键考量,接力写好新时代的答卷。

  篇二: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做个奇男子!”——毛泽东

  作为中华民族的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正如他的诗句中:“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他就像雄鹰一样俯视万物,又似骏马一般纵横驰骋。他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走近毛泽东》这部纪录片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从青年时期的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到中年时期历经艰辛,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再到领导人民筚路蓝缕,建设社会主义。可以说毛泽东的功绩是无人能及的,他就是中国历史丰碑的顶点,值得人们永远铭记和怀念。

  《走近毛泽东》中叙述毛泽东青年时期离开家乡,刻苦求学,寻找着救国救民的良方。多年的刻苦努力和无数的艰难险阻磨练了他的意志,强健了他的体魄,使他拥有了钢铁般的性格,这为日后的奋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在腐朽落后的旧中国并不是有太多的人坚守自己的信仰,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救国救民。当革命的旗帜插遍山头,全国将是一片赤色的海洋!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失败了,而只有毛泽东领导的无产阶级赢得了革命最终的胜利。他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城市的新道路,而也只有这条道路才是光明之路。正值青年的毛泽东就认识到了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他深入到工人和农民中去总结经验,调查研究,领导武装义和开展土地革命,历近危机,终于开辟了无产阶级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在这里红色革命的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十年国共两党对峙、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几十载烽火峥嵘,历尽战争的毛泽东却从不喜欢摸枪,他沉醉在书香笔墨的世界里,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他吸收了诸多有益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打败了无数实力强大的敌人,创造了许多战争史上的神话,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真理的威力。从毛泽东的一系列著作中,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一代伟人的英明和睿智,他对中国的未来有着明确的方向,并且寻找到了最好的道路达到了目的地。因为他一直在观察,一直在探索,矢志不渝的追寻,这就是他的使命。“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达到自己的目的!”《走近毛泽东》里毛泽东曾这样说过,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谁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谁就能赢得最终的胜利。蒋介石看不起人民群众的力量,最终他失败了,他有政治家和革命家的手腕,却不像毛泽东那样拥有广阔的视野和雄伟的气魄。

  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他那种舍我其谁、无畏无惧的精神让人折服。“天无二日,我不信邪,偏要造两个太阳出来看看。”即使经历再大的风险,他从未想过灰心甚至放弃,似乎没有任何困难能阻挡,坚强的意志一直支撑着他。作为出色的政治家和领袖,这是十分必要的优秀品质,毛泽东总能在决定命运的时刻力挽狂澜。在延安毛泽东故居的那两间小小的窑洞里,毛泽东却能洞悉纷纭杂乱的国内外大事,深刻的把握中国历史的脉络走向。甚至美国人都不得不承认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最大区别,在于蒋介石有铺满地毯的总统府和美龄号总统座机,可以飞来飞去的指挥部下作战,毛泽东却是在最小最简陋的司令部里,用手写电文指挥着一场世界上罕见规模的人民解放战争。毛泽东作为战略家的眼光也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关系方面毛泽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无论是中苏结盟给中国带来的发展机遇,还是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建交方面,毛泽东总能用机智幽默和特有的平和的领袖气质令各国领导人称赞,这也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日益提高。但是在关乎国家主权利益上毛泽东却坚决不会让步。无论是苏联和美国这两个世界超级大国,还是诸如越南、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凡是妄图损害中国主权的行为,作为国家元首的毛泽东都予以坚决的回击。珍宝岛之战,南海自卫反击战……可以说在外交方面毛泽东的意志品质都让全国人民深深折服,除了坚强的性格以外,更多的是一种自信。就像毛泽东一生酷爱游泳一样,他总是在享受着一种感觉,那就是搏击风浪后自信的感觉,他热爱人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相信自己更相信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中华人民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在生活和平时考察中他总是那么平易近人、本色自然,这就是领袖独有的亲和力,人民也无比尊敬和爱戴这位国家领袖。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青年时期毛泽东豪迈气魄的诗句。纵观毛泽东的一生,总是让人们钦佩和尊敬,我们应该为中国有这么一位伟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一代伟人为我们开辟了新天地,中国人民从此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奋斗,最终才实现了梦想。从立志出乡关到艰苦求学路、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从陕北延安这个红色革命的摇篮到西柏坡的过渡、从建国执政到领导人民建设新中国取得非凡成就。毛泽东的一生是波澜壮阔,充满豪情的一生,“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不平凡的气魄成就不平凡的人生,而他更以耀眼的光芒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指引着中国人民不懈寻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更是每一个党员行动的指南。在新的历史时期,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不忘先辈的教诲,力争走出自己的新路,实现自己的梦想,为我们的国家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情。

  观看《走近毛泽东》让人对毛泽东的一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们应该从中认识到革命先辈们创业的艰辛和不易,所以更应该居安思危,刻苦用功,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为社会谋利,为国家做贡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当代大学生,关注国家时事政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坚信中国人民会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在实现中国梦的历程中乘风破浪,最终达到梦想的彼岸。

  篇三: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走近毛泽东,简述了毛泽东伟大传奇的一生,出生在湖南偏僻的小山村,却走出了极其“富贵”的一生,少年时他“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青年时他“立奇志,读奇书,交奇友,创齐事”,晚年时他“人如果不死,从孔子到现在地球就装不下了,新陈代谢罢了”,毛泽东的一生都在为中国奋斗,为人民奋斗。他是伟大的缔造者,伟大的领导人,他的身份至高无上,为人却尤为亲切。

  无论是会见外国领导者,还是生活在小山小道里的农民,毛主席都能亲切地跟他们聊天,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毛主席外出视察情况,曾感慨地对一位街道居委会主任说:“我真羡慕你们的工作,每天能跟群众打交道,最有意思”,他一直牵肠挂肚着人民,事事为人民着想,有他是我们的荣幸,有他是全中国的幸福,他幸幸苦苦打下了江山,造福了我们,我们很尊敬他,爱戴他。

  尽管新中国成立了很多年,毛主席仍旧保持着农民的一些习性,衣服缝缝补补穿了一年又一年,伟大的人物直至晚年仍旧保持勤俭节约的习性,如今消费日渐上升,消费物质越来越多次的时代,我们仍旧要保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能说国家富强了,我们就奢靡了。晚年时期也经常捧着厚厚的课本看书,听到人民受苦就流眼泪,当人民大批染上血吸虫病时,他也第一时间发报——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采取措施为人民除去祸患,毛泽东评价自己说:“自己的性格不好束缚,追求一种真我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境界”,可是就是这么一位性格不好束缚的人,没有走出放荡不羁、自负放纵的路,而是一生心系人民,一生秉承为人名服务的原则。毛主席一生都在读书,他说过以后可能会当老师,却不曾想后面竟然来打仗,后来他也时常强调,革命者不仅要学会用枪杆子,也要学会用笔杆子。毛主席满腹经纶,他用他的才华把我中国的脉络走向,用他的才华拯救了中国,由此可见读书、知识的重要性,现在我们作为读书人自然是要握好笔杆子,人人都能饱读诗书,充满学识,才能促进中国发展,我认为促进发展,中国词语“文武双全”就能很好地总结发展需要因素。

  毛主席是诗人,同时也是伟大的革命家,他既是战士,又是统帅。毛主席小时候经常帮父母干活,八岁进入私塾,白天劳动,晚上自学,他的一生都在看书,还把不读书、不看报当作领导人的忌讳。青年时期,他勤奋刻苦,个性鲜明,坚持路是人走出来的,坚持不走回头路,他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眼观全局,运筹帷幄,在抗日战争没结束前,他就在《持久论证》中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青年时期他刻苦学习知识,经常锻炼身体,乐于助人,寒冬用冷水擦身,江水滔滔也不畏惧去游泳,革命时期不仅创办院校、协会和创建中国共产党等,还把弟弟妹妹带出来参加革命,由此可见毛主席一生都在为革命奋斗,晚年外国访问代表团问及他的革命经历时,他不紧不慢、云淡风轻地回答:“逼上梁山”,对此我不禁感叹,好一个好汉不提当年勇,也许这就是英雄,是成功人士的风采吧,也希望我们日常中也能劳逸结合,不只读书,不知放松,我们要在刻苦学习的同时,健康锻炼身体,敢于走艰难道路,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青年是旺盛的,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毛主席曾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我们是希望,我们不能辜负一代又一代的期望,我们不能止步不前,更不能后退,我们只有积极奋进,国家才能蒸蒸日上。

  在毛泽东那个年代,社会环境固然恶劣,但是他仍旧能克服社会环境带来的艰难,在当时,人们会称呼他为英雄,伟大的领导者,而在我们这帮年轻一代中,我们会很喜欢称呼他为男神,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拥有很多我们值得学习的精神,他领悟了很多我们领会不了的思想,我们非常喜欢他,我们很爱戴他,他就像太阳系里为中心的太阳,地球仰慕地围绕他转,而今,希望我们年轻一代能紧跟伟大毛主席的步伐,无论是精神还是胆识,还是学识……人人都付出努力,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