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演讲稿 > 道士塔教案(通用4篇)
道士塔教案(通用4篇)
时间:2024-07-23 来源:阅读力
敦煌是一个神秘而又富有的地方,那里有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但是由于历史上一时的疏忽,便铸成了中国历史的一大遗憾。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遗产,被一车车,一队队载入了异国他乡。哪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不为之怨愤,为之心在流血?下面是四篇《道士塔》教案,让我们随同道士塔的作者一起去重温那段伤心的岁月吧!
道士塔教案(1)
道士塔的导学及教案
《道士塔》导学
一、本文涉及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处于事件漩涡的王道士,一个是处于边缘但感同身受的余秋雨。
先让我们来看王道士。
1、王道士的所作所为:(速读课文,找)
2、对于这样的王道士,你作何评价?有何根据?
3、对他,余秋雨先生是怎样评价的?(用文中的语言回答)饱含怎样的感情?
二、由“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中的“只是、小丑”,探讨“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1、悲剧是怎样造成的?(朗读讨论第三节的4、5、6三段,感觉官僚的所作所为,感受和欧美学者的差别,)
2、为什么说他只是小丑?
三、面对这样的悲剧,面对这样的王道士,余秋雨的心理是怎样的?请大家划出你认为最能表现秋雨感情的语句,读读,并用:
“我看到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余秋雨”加以表达,简单地阐明理由。
《道士塔》教案
一、目标:
1、把握王道士这一形象,体味“他只是错步向前的小丑”的评价。
2、感受“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感受作者复杂的心态,进而感受一种民族的耻辱之痛,一种文人的无奈之痛,一种近乎自欺欺人的希望之痛。
二、过程:
(一)、导入:
有一种文化,源远流长,从1600年前,绵延至今;有一种文化,灿烂辉煌,从100年前,就引来各方贪婪而攫取的目光;有一种文化,命途多舛,只要短短的10年,就成了我们永久的痛……
它,就是我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代表——敦煌文化。那它究竟是怎样成了我们永久的痛的?谁应为它的悲剧负责?让我们跟随据说是上一世纪最后一位大师的散文大家余秋雨,走进他的《文化苦旅》,走进他的《道士塔》,去感受那份痛,去触摸那份痛。
(二)、本文涉及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处于事件旋涡的王道士,一个是处于边缘但感同身受的余秋雨。
先让我们来看王道士。
1、王道士的所作所为:(速读课文,找)
A、粉刷壁画(第二节第3段)B、砸碎塑雕(第二节第4段)
C、出卖文物(第三节6-11段)D、报送官员(第三节前部分)
2、对于这样的王道士,你作何评价?有何根据?(跟着学生的鼻子走)
(幼稚、愚昧、卖国、无知、小丑、罪人、走运、受害者……)
(这里,就可以抓住走运和受害者加以挖掘,学生的讨论可能会涉及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而不是王道士一个人的过错等主题性的内容……)
3、对他,余秋雨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A、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B、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
C、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初读(学生很冷漠)
再自由读,读出什么感情?(谴责、嘲讽、同情……)
齐读,要有点不同,要有味道。
(三)、由“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中的“只是、小丑”。
探讨“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1、悲剧是怎样造成的?(朗读讨论第三节的4、5、6三段,感觉官僚的所做所为,感受和欧美学者的差别,)
2、为什么说他只是小丑?
(对于整个悲剧,王道士是偶然,也是必然,这是一个国家的悲剧!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这里,不仅是文物的流失,而是知道是文物,是宝贝,却不知道珍惜,是典型的自作孽,诚如郁达夫悼念鲁迅时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这话用这里也是可以的。)
(四)、面对这样的悲剧,面对这样的王道士,余秋雨的心理是怎样的?请大家划出你认为最能表现秋雨感情的语句,读读,并用:
“我看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余秋雨”加以表达,简单地阐明理由。
可能有:
(这是一个痛苦不已的、矛盾的、愤怒的、理智的、近乎自欺欺人的、无奈的、字字带血,句句含泪的……)
(如果可以,要引导学生体会末节光明背后的伤感与痛楚,扬眉吐气背后的耻辱与愤懑,那是文人的一种近乎自欺欺人的希望之痛啊)
道士塔教案(2)
教学目的:
1感受敦煌灿烂的文化以及它所遭受的劫难.
2深沉思考造成这场文化劫难的原因以及作者在文中的感情。
3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感受敦蝗文化及其遭受的劫难,明确作者在文中采用的还原历史的写法
一感受敦煌文化
在祖国的大西北,有一颗世界著名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璀璨明珠--敦蝗石窟。(出示图片,介绍敦蝗的位置)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入敦蝗,感受一下敦蝗文化的灿烂辉煌。(展示敦蝗图片)
在这短暂的敦蝗之旅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呢?
--敦蝗恢弘富丽
--敦蝗金碧辉煌
--敦蝗博大精深
正如大家所说,莫高窟宏伟瑰丽,举世无双,被誉为艺术博物馆;它生生不息,吐纳百代,堪称文化导航者。可就是这位文化巨人却发出了痛苦的呻吟。是什么让它痛苦呢?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幻灯片展示数据)
是谁造成了我国灿烂的这场浩劫?谁又该对这段沉痛的历史负责呢?让我们走进文本,走进《道士塔》,和余秋雨先生一起去反思这段历史。(出示图片,介绍余秋雨)
二进入文本,感受历史
我国灿烂的敦蝗文化是怎样遭到破坏,遭到浩劫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还原历史的精彩文段,并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艺术地再现那一段真实的文化浩劫的。
学生浏览课文,找出相应的文段,分别朗读。
对于发生在100多年前的事,作者并没有亲身经历。为什么我们读起来会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明确: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采用艺术虚构的手法,增加了生动的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还原历史的面貌,使尘封的历史复活了,让我们感觉是在看一个记实片,又像是几幕短剧,情景历历在目。
第二课时
思考形成文化劫难的原因,体会作者的深沉情感
三深入思考,品味内涵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余秋雨先生艺术地再现了这段悲剧,这段悲剧也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情感。那么,面对这场文化的悲剧,我们该把愤怒的洪水倾向谁呢?
王道士(学生异口同声)
那王道士都做了些什么呢?请大家归纳一下。
刷白洞壁、毁坏雕塑、私送文物、贱买国宝
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什么也没有了,洞中成了一片净白;婀娜的体态变成了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了泥巴。灿烂的文明化为乌有。他用廉价的交易私买我国国宝,使大量的文物流失海外。所以他是敦蝗文化的罪人。
但作者是怎样评价他的呢?
学生齐读第5自然段,然后分析“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怎样理解“小丑”和“错步”?
他无知、愚昧,他对我国灿烂文化的言行滑稽、可笑,像一个小丑。他只是一个农民,却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是无知对文明的亵渎,所以他又是错步上前。
但这样一个卑微、渺小的生命,能承担起如此沉重的责任吗?
那,我们又该恨谁?
--外国侵略者。(找出外国侵略者掠夺中国文物的语段)
但这是这场文化悲剧的根本原因吗?不是。根本原因应该是中国官员的不作为。(找出课文中描写官员的语段)他们没有那个赤肠,下个决心,把祖国的遗产好好保护一下。
但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清朝政府。
四体悟情感,激起共鸣
作者在文中用一句简洁有力的话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是哪一句话?
我好恨!
那么,作者恨谁呢?请学生讨论。
恨王道士,恨他的愚昧无知。学生齐读11自然段,体会四个“惨白”的情感。
恨外国侵略者。
请一个学生朗读“我好恨”这首诗,老师读25自然段。
恨清政府及官员。学生读26--28段。
结束语:
郁达夫说: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我们也可以说,没有灿烂的文化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灿烂的文明,而不知保护、珍爱和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让我们牢记历史的耻辱,发奋图强,保护好我们伟大的祖国和她拥有的灿烂的文化。
道士塔教案(3)
一、教材分析
《道士塔》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现当代散文。单元教学目标是整体把握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从而实现能力迁移,完成阅读教学在高二阶段安排的“着重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任务。
《道士塔》是余秋雨文化散文代表作《文化苦旅》的第一篇。作者描述了我国古代极其珍贵的敦煌文物被掠夺的经过,用自己深切的思考将我们带进了中国文化的深处,去反省酿成那场不堪回首的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文章突破一般史实平板式叙事的方式,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对王道士肆意破坏敦煌文物,出卖敦煌文物的经过进行了生动而具体的描述。敦煌文物的损坏流失,点点滴滴都是那样的撼动人心。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震撼了读者的心灵。体会作者痛苦愤怒而又无奈的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分析本文特点,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敦煌文化的悲剧命运及其发生的原因。
2.体会作者贯穿全文的悲怆苍凉的情感。
3.品味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此,我主要采用“文本研读”和“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文本研读,了解敦煌悲剧的历史,感受作者的悲怆之情。通过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文化散文的教学,必须让学生有身心的投入。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文章的意境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首先让学生观看一组敦煌文物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本文的情境:这么珍贵的敦煌文物,却大量流失海外,我国研究敦煌学的专家们只能凭借高价买来的影印本或缩微胶卷,在放大机前展开自己的钻研。这是一种怎样的屈辱,一种怎样的悲哀啊!在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一文中,作者用沉重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这一文化浩劫,展示了那触目惊心的一个个片段。
2、作者简介
为了让学生对作者作品背景有所理解,增加对作者的了解,我首先对作者做了介绍。余秋雨,浙江余姚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艺术理论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散文集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行者无疆》《借我一生》等。
(二)研读文本,问题探究
1、课文共有四个章节,请速读全文,拟写标题。
明确:(1)悲剧与小丑(2)刷把与铁锤(3)混蛋与强盗(4)仇恨与奋发
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悲剧”?“一个民族的伤口在滴血。”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敦煌是中国和人类灿烂的文化瑰宝,但是外国文化强盗只用极少的钱物,用欺骗的手段将它的大部分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掠夺去,以致今天,中国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院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来研究,这怎能不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作者怒王道士之愚蠢、恨清政府之腐败、哀国宝之丧失的沉痛心情溢于言表。
3、为什么说“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明确:一个愚昧的湖北农民,却成为莫高窟的主持,把持了中华民族最为灿烂悠远的文明。为了获取满足私欲的钱财,他用大量珍贵的文物换回了少许的钱财。这无疑是一个小丑式的人物。但敦煌文物惨遭劫掠,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封建社会制度以及腐朽的统治阶层。
4、王道士这个小丑的主要罪行是什么?
明确: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罪状主要有4点:
①他往洞窟中宝贵的壁画刷上白石灰;②他毁掉珍贵的雕像,塑上天师灵官像;③他把经卷随意送给官员;④他以极低的价格把价值连城的文物卖给外国人。
5、读第一二部分中的有关王道士的描写,指出他的性格特征。并分析作者对此的态度。
明确:无知,愚昧,猥琐,却自鸣得意。
文章第二部分,作者用详细的笔触描写了王道士对敦煌文物愚昧的破坏行为。当时,正是西方的艺术家们风起云涌的新时代。而在中国,我们的王道士此时此刻却在卖力地摧毁以往的辉煌,并且自得地让自己的涂鸦作品取而代之。对王道士无知的所作所为作者既感到愤怒却又无计可施。作者在这里用了几个词“认真”“憨厚”“达观”,表达了自己的痛心疾首。再看第四段,“像顽童堆造雪人,这里是鼻子,这里是手脚,总算也能稳稳坐住。行了,再拿石灰,把它们刷白。画一双眼,还有胡子,像模像样。”更是对王道士所作所为进行嘲讽。
6、王道士固然有罪,但作者却说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剧,为什么?
明确:王道士只是那个时代随处可见的一个中国平民,无知、愚昧、贪小利、畏缩,要让他来承担这巨大的文化重罪,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那么,谁是敦煌文物被掠的罪魁祸首呢?
在第三部分,作者的批判锋芒进而指向了整个腐朽的清政府,指向封建社会制度以及腐朽的统治阶层。王道士发现了密室藏宝之后,怀着一种邀功请赏和希望能引起官员重视的心态去努力,却一直徒劳无功。苦苦等了七年消息的王道士等来的却是风尘仆仆赶来的外国冒险家斯坦因们。在重金面前,王道士经不住诱惑成了贩卖国宝的同谋。如果说王道士是因为无知和愚昧才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的话,那么拥有所谓“经邦济世”之才的官员们在整个事件中则表现出令人扼腕的腐败与渎职。他们对国宝的漠视程度令人吃惊,无论是略懂文物的道台,还是为押送犹豫不决的巡抚,他们要么不把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当回事,要么就从中趁机大捞特捞。这种触目惊心的罪行,更成为作者批判的中心。
7、从课文找出并体味作者愤怒批判清政府及其官员的句段。
明确:(1)真不知道一个堂堂佛教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看管。中国的文官都哪里去了,他们滔滔的奏折里怎么从不提一句敦煌的事由?
(2)第三部分第3,4,6,14自然段。(3)他们在沙漠燃起了股股炊烟,而中国官员的客厅里也正茶香缕缕。(4)偌大一个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
8、朗读第三部分第8段,外国人骗走的文物清单。老师投影补充:外国文化强盗掠夺敦煌文物的罪行,联系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
1908年8月3日,法国人保罗·伯希和进入藏经洞后,用整整3个星期,以每天1000卷的阅读速度,翻看了所有写本和绘画的每一张纸片,最后仅以500两白银为代价,骗走了6600卷精品中的珍贵文物,其中古藏文卷子2700卷,其它类3900卷,装满十辆车后偷运回法国。
美国人兰登·华尔纳是最后一个成功的劫掠者。1924年,他用胶布和特殊的化学溶液剥走壁画26幅,其中就有极珍贵的323窟唐人画《张骞西域迎金佛》图,及几尊极为优美的唐代彩塑。当时,“华尔纳的心情是十分不安的,他深知自己所干的事情太有些无法无天了”。
1915年,当斯坦因的45头重载骆驼满载着141箱中国文物,排成长长的一队,如沙漠上的一列火车驶向西方时,其中一头骆驼背上四个古怪的大木箱,装的就是敦煌文献。
9、为什么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越是屈辱越是加紧钻研”?
明确:他们化仇恨为力量,要让世界知道即使敦煌文物被外国文化强盗掠夺去,但敦煌学仍然存在中国!他们表现了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值得我们学习。
(三)品味语言
厚重的文化内涵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而品味散文的语言,整体把握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正是本单元的训练要求。为了完成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赏析诗化的语言表达技巧的教学重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指导学生赏析本文诗化的语言表达技巧。
1、细节描写的句子。如:①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喜欢到洞窟里转转,就像一个老农,看看他的宅院,他对洞窟里的壁画有点不满,暗乎乎的,看看有点眼花……②当几面洞壁全部刷白,中座的雕塑就显得过分惹眼。在一个干干净净的农舍里,她们婀娜的体态过于招摇,她们柔美的浅笑有点尴尬……
2、含义深刻的句子。如①今天我走进这几个洞窟,对着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像,脑中也只是一片惨白。②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3、直抒胸臆的句子。如①“住手!”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困惑不解。是呀,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闲人何必喧哗?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②被我拦住的车队,究竟应该驶向哪里?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只能让它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赏析指导,学生能够较完整地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赏析诗化的语言表达技巧,从而较好地完成散文单元的教学要求。
(四)总结
作者将充满诗一般激情的语言与沉重的思考结合一起,描述了我国古代极其珍贵的敦煌文物被掠夺的经过,分析了造成这一民族的悲剧的原因,表达了极其痛苦愤怒而无奈的心情。值得我们为之反省。
道士塔是历史的遗憾,可当我们静心回忆历史的时候遗憾又何止这点,一夜化为乌有的圆明园,一夜烧成焦土的阿房宫……每当想起这些,愤怒与惋惜之情总是紧紧交织在一起。“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失去的终究已经失去,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汲取教训,站立起来,不要让这样的悲剧再度重演!
(五)布置作业:
道士塔教案(4)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2、理解文章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生存状态的深层思考,体会作者悲怆苍凉的情感
3、学会用自己的眼光赏析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散文的经验,但较少接触文化散文和学者散文。习惯于课本文章经典无可质疑的思路,阅读多以接受灌输的姿态出现,缺乏独立赏析的习惯和能力。但对学界争议问题和批判性评价有浓厚兴趣,会以此为支点进行一定的探讨。
三、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代表作,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也有强烈的感情抒发。对是非功过问题没有简单论断,而是进一步发掘民族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内涵。运用小说叙事笔法处理枯燥的历史,且多次进行视角切换,有浓厚的主体意识,使文章区别于一般的文化散文,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但也引起了相当的争议。文字较浅显,但有个别句子需加以体会。
四、教法设计:
本课是自读文章,拟把更多的阅读空间和阅读自由还给学生,以几个主要问题作支撑,让学生进行研读和讨论,从中学会自主阅读及对散文进行赏析的方法。讨论前应充分感知全文内容和结构,了解文章涉及内容的背景,并让学生掌握一定资料,使讨论有支点而非流于形式。在讨论中落实发展性评价和立体对话的理念。
五、教学时数:1.5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1、质疑导入:塔为佛教徒死后纪念建筑,但敦煌却有一道士塔,为什么?(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2、整体感知:学生自读全文,为四节各列一标题(参考如下)
一、概述罪人塔
二、愚昧无知毁文物
三、贪图私利卖文物
四、牢记耻辱研究文物
3、介绍敦煌的艺术文化价值、文物流失情况和王道士生平。
4、给出探讨的主要问题:
(1)王道士真是敦煌文物流失的罪魁祸首吗?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2)余秋雨在《道士塔》中描写的具体事件都是真实的历史吗?
(3)作者为何要拦住运输敦煌文物的车队?
5、小组自行讨论并记录,教师巡堂。
6、明确学习目标:从《道士塔》走近余秋雨,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散文。
明确评价标准:有独到的看法,有充足论据(文本和材料),发言有条理,注意小组协作。
7、谈讨第一个问题:王道士是罪人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言,操作时注意小组间的交流、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文本间的交流)
参考归纳: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价值就在于它不仅看到了表面上的功过是非,而且由景观及历史,再由历史上升到文化和民族的生存状态,是含金量很高的散文。
8、探讨第二个问题:比对史料和课文片段,评价“枯骨生肉”的处理手法。
归纳:
散文要讲求真实性,但这主要是艺术真实而非细节真实,允许合乎逻辑情理的艺术加工,可增强艺术感染力。但某些材料欠缺严谨,过于随意,是弊端。
9、探讨第三个问题:“我”为何要拦住车队?
归纳:散文应表现自我性灵,显示了作者强烈的主体意识和悲怆的情感。
10、显示对《道士塔》的多元评价,让学生开放性讨论。
11、小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审读经典
12、作业:写一封致秋雨的信,就《道士塔》谈体会和感想。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工作总结(通用4篇)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工作总结(通用4篇)
-
党员教师年度总结(通用5篇)
党员教师年度总结(通用5篇)
-
关于学习的谚语(通用4篇)
关于学习的谚语(通用4篇)
-
项目合作协议书(通用5篇)
项目合作协议书(通用5篇)
-
会计电算化实习日记(通用3篇)
会计电算化实习日记(通用3篇)
-
上半年工作总结开头(通用3篇)
上半年工作总结开头(通用3篇)
-
处罚通知单(通用8篇)
处罚通知单(通用8篇)
-
党课学习心得(通用5篇)
党课学习心得(通用5篇)
-
高老头读后感(通用5篇)
高老头读后感(通用5篇)
-
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通用篇6)
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通用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