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演讲稿 > 化学平衡教案(通用4篇)
化学平衡教案(通用4篇)
时间:2024-07-17 来源:阅读力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化学平衡教案,仅供参考。
化学平衡教案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来自化工教研室,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第二章第四节,课题《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高职化工专业化学基础课程中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学生对于化学平衡的形成、本质和特征有了一定的学习和理解,但是如何描述一个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还没有接触。因此,本节课在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可逆反应已有一定的认识基础上,探讨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表达。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的延伸,也是以后学习有关化学平衡的移动、计算和化工工艺设计等知识的理论基础,因此《化学平衡》是一节承前启后的关键课。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汇报我是如何处理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化学平衡”这一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我们的应用化工技术化和煤炭深加工与利用这两个专业学生的特点和认识事物的水平,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方面:
(1)理解化学反应中存在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的形成本质过程。
(2)重点掌握平衡状态成立的条件、特征以及平衡常数的正确书写。
2、能力方面:
(1)通过回忆比较已学知识,掌握新的知识。
(2)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习惯
(2)结合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化学平衡的本质、平衡常数的表达”。这是因为:
1、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特征、本质和平衡常数的表达。
2、对化学平衡的理解不仅可以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理解,还可以为下次学习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和平衡移动以及有关计算奠定基础,所以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平衡常数的表达是本节的重点。
3、化学平衡的建立要从微观分子反应的数量和快慢过渡到宏观的反应速率及组成成分的含量,内容抽象,是教学的难点。
4、学习“化学平衡”的目的在于应用,用它可以解释、判断一些实际反应进行的程度。
二、关于教学方法的选用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认识,精心创设问题情景,结合教材启发学生联想,从而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同时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也采用了讲授、讨论、练习等方法组织教学。
三、关于学法指导
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没有忘记学法指导。综合本节课的知识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思维过程和认知过程。课堂上力求把教师的讲授转变为启发诱导,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总之,通过巧妙设疑,启发讲授,知识对比,归纳总结,指导学习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四、教学过程的安排
第一步,引入课题。根据上节课所学“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引入课题,提出本科的教学目标。
第二步,激发兴趣。提出本节所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三步,指导探究。引导学生讨论形成化学平衡的条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四步,精讲点拨。
第五步,习题练习。选用一些具有新颖性、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查漏补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第六步,本节小结
第七步,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可以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形象精练地呈现出来,对学生理解教材,开拓思路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化学平衡教案2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选修四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四节的内容,属于新增加的内容。选修四是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其中平衡思想是该模块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学生学习过化学平衡的建立、化学平衡的特点、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在化学平衡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探索溶液中离子的多种平衡过程,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弱离子的水解平衡等等,这些知识的学习即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关联的,在学习上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而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是平衡大板块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平衡学习的基本知识点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的方法也有了,所以这一内容采用学案导学有很好的基础,既可以用学案检查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使他们更为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
此节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与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以及溶度积常数相关知识。第二部分是介绍如何运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解决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设计了两个新授课学案和一个习题检测学案。下面就第一课时的新授课学案的设计与实施做较为详细的阐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以及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并能运用平衡常数解决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又的化学平衡建立过程推导出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根据已学有的化学平衡、水解平衡、电离平衡的特点推导出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类比出及溶度积常数等知识。并理解溶度积常数的计算、意义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自然科学中的类比、对比等分析方法的应用,通过科学探索,培养热爱科学、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学案)
【预备知识】
1.饱和溶液:
2.以合成氨为例表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以合成氨为例表述化学平衡的特点:
4.以合成氨的平衡状态为例写出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教学过程】
一、溶解平衡的建立
1.向AgNO3溶液中滴入HCl溶液,描述AgCl饱和溶液中沉淀溶解平衡建立的过程。
小结: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与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的定义类比)
2.结合化学平衡的特点和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特点,找出溶解平衡的特点。
3.【实验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1的体系中存在溶解沉淀平衡。
4.沉淀溶解平衡的表示方法--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的书写。
5.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弱离子水解的因素有哪些?结合上述因素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找出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1)内因:
(2)外因:遵循原理
二、溶度积常数
1.溶度积常数的含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2.表达式:
对于AmBN(s)=mAn+(aq)+n Bm-(aq)KSP=〔c(An+)〕m・〔c(B)m-〕n
3.K、Kw、Ka、Kh、KSP都关与各物质的性质有关,温度有关。
4.K SP的意义,判断生成沉淀与否的原则
学案实施与教学实施
按照学校的要求在上课的前一天就将学案发给了学生,由学生自主完成,第二天学生交回学案,老师全批全改,了解学生掌握得好的知识,掌握得不好的知识分别是哪些,在上课前调整好教学思路,针对性的进行重点讲解与辅导,学生会了的一定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解决的让他们自己解决,学生不会的,解决起来有困难的老师要重点讲,在这样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对学生的本次学案做了很详细的批阅【实验探究】的部分是我们这节课的一个亮点,我们采用了实验方案的竞选仪式,同学们自告奋勇地将自己的实验设计步骤叙述出来,由老师比较出一个最佳方案,并由方案设计者操作、展示。当然我们还采用了其他的展示方法,其目的就是清晰、准确地把知识点传达给大家,在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纠正,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敢于表现自己。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我考虑到大部分内容都是从前期的已学知识类比的来,所以把相关知识都设计到了一节课的时间里。经过实施,我认为课堂实施已经达到了最初的目的。
化学平衡教案3
知识技能: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极其特点;掌握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语言表达与综合计算能力。
科学思想:结合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科学方法:加强新知识的运用,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是掌握新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化学平衡的概念极其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什么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2molSO2与1molO2反应能否得到2molSO3?
【引入】得不到2molSO3,能得到多少摩SO4?也就是说反应到底进行到什么程度?这就是化学平衡所研究的问题。思考并作答: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SO2与O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因此得不到2molSO3。提出反应程度的问题,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
结合所学过的速率、浓度知识有助于理解抽象的化学平衡的概念的实质。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2molSO2与1molO2反应体系中各组分速率与浓度的变化并画图。回忆,思考并作答。
【板书】一、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见课本第9页
【分析】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研究的范围,达到平衡的原因与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归纳:
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平衡前提:温度、压强、浓度一定
原因:v正=v逆(同一种物质)
结果: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准确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提问】化学平衡有什么特点?
【引导】引导学生讨论并和学生一起小结。讨论并小结。
平衡特点:
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定(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动(动态平衡)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加深对平衡概念的理解。
讨论题:在一定温度下,反应
2NO2 N2O4达平衡的标志是()。
(A)混合气颜色不随时间的变化
(B)数值上v(NO2生成)=2v(N2O4消耗)
(C)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减少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增加的分子数
(D)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E)混合气的平均分子量不变讨论结果:因为该反应如果达平衡,混合物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与总物质的量均保持不变,即颜色不变,压强、平均分子量也不变。因此可作为达平衡的标志(A)、(D)、(E)。加深对平衡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化学平衡状态代表了化学反应进行达到了最大程度,如何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呢?
2.转化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时,某一反应物消耗量占该反应物起始量的质量分数,叫该反应物的转化率。
公式:a=△c/c始×100%通过讨论明确由于反应可逆,达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通过掌握转化率的概念,公式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的意义。
3.平衡的有关计算
(1)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
例1 445℃时,将0.1mol I2与0.02mol H2通入2L密闭容器中,达平衡后有0.03molHI生成。求:①各物质的起始浓度与平衡浓度。
②平衡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
【小结】①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的'关系,只有变化浓度引导学生分析:
I2+H2(气)2HI
c始/mol/L 0.01 0.05 0
c变/mol/L x x 2x
c平/mol/L/0.015
0+2x=0.015
x=0.0075mol/L
平衡浓度:
c(I2)平=C(I2)始-△C(I2)
=0.05-0.0075
=0.0425mol/L
c(H2)平=0.01-0.0075通过具体计算弄清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才与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比例。
②可逆反应中任一组分的平衡浓度不可能为0。
(2)转化率的有关计算
例2 02molCO与0.02×100%=4.2%mol水蒸气在2L密闭容器里加热至1200℃经2min达平衡,生成CO2和H2,已知V(CO)=0.003mol/(L·min),求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及CO的转化率。
【小结】变化浓度是联系化学方程式,平衡浓度与起始浓度,转化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桥梁。因此,抓变化浓度是解题的关键。
(3)综合计算
例3一定条件下,在密闭
容器内将N2和H2以体积比为1∶3混合,当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中氨占25%(体积比),若混合前有100mol N2,求平衡后N2、H2、NH3的物质的量及N2的转化率。
【小结】方法一是结合新学的起始量与平衡量之间的关系从每种物质入手来考虑,方法二是根据以前学过的差量从总效应列式,方法二有时更简单。=0.0025mol/L
c(HI)平=c(HI)始+△c(HI)
=0.015mol/L
w(H2)=0.0025/(0.05+0.01)
思考并分析:
CO+H2O CO2+H2
△c(CO)=V(CO)·t
=0.003mol/(L·min)×2min
=0.006mol/L
a=△c/c(始)×100%
=0.006/0.01×100%
=60%
分析
方法一:
设反应消耗xmolN2
N2+3H2 2NH3
△n(始)100 300 0
△n x 3x2 x
n(平)100-x300-3x 2x
(mol)
x=40mol
n(N2)平=100-x=100-40
=60mol
n(N2)平=300-3x=180mol
a=40/100×100%=40%
方法二:设有xmolN2反应
N2+3H2 2NH3△n
1 2 2
x 2x 2x
巩固转化率的概念并弄清转化率与变化浓度,速率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关系。
通过一题多解将不同过程的差量计算与平衡计算联系起来加深对平衡的理解,加强对所学知识(如差量的计算,阿伏加德罗定律的计算)的运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强调重点,加强学法指导。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化学平衡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比较抽象,希望大家加强练习,以便熟练地掌握平衡的概念。
【随堂检测】1.对于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H2+I2 2HI达平衡的标志是()。
(A)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B)混合气的平均分子量一定
(C)生成n mol H2同时生成2n mol HI
(D)v(H2)=v(I2)
2.合成氨生产中,进入塔内的氮气和氢气体积比为1∶3,p=1.52×107Pa(150atm),从合成塔出来的氨占平衡混合气体积的16%,求合成塔出来的气体的压强。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
n(平NH3)/n(平总)×100%
=n(平NH3)/(n始-△n)
=2x/(400-2x)×100%
=25%
x=40mol
(以下计算与上面相同)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附:随堂检测答案1.(C)2.1.31×107Pa(129.4atm
化学平衡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并通过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归纳和形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从而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
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教学方法
1、在教学中通过设置知识台阶,利用教材的章图、本节内的图画以及多媒体手段演示溶解平衡的建立等,启发学生联想从而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2、组织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引言]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板书]第二节化学平衡
[师]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进行程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板书]一、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师]那么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如何建立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
[板书]二、化学平衡的建立
[师]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
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
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师]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了是不恰当的,只能说从宏观上看到蔗糖的量不变了,溶解并没有停止。我这里把这一过程做成了三维动画效果,以帮助大家理解溶解过程。
[三维动画演示]一定量蔗糖分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观看动画效果,进一步理解溶解过程。
[师]这时候我们就说,蔗糖的溶解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是一个动态平衡。
[板书]1、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ν(溶解)>ν(结晶)。
平衡时:ν(溶解)=ν(结晶)。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师]那么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又是怎样的情形呢?我们以CO和H2O(g)的反应为例来说明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工作总结(通用4篇)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工作总结(通用4篇)
-
党员教师年度总结(通用5篇)
党员教师年度总结(通用5篇)
-
关于学习的谚语(通用4篇)
关于学习的谚语(通用4篇)
-
项目合作协议书(通用5篇)
项目合作协议书(通用5篇)
-
会计电算化实习日记(通用3篇)
会计电算化实习日记(通用3篇)
-
上半年工作总结开头(通用3篇)
上半年工作总结开头(通用3篇)
-
处罚通知单(通用8篇)
处罚通知单(通用8篇)
-
党课学习心得(通用5篇)
党课学习心得(通用5篇)
-
高老头读后感(通用5篇)
高老头读后感(通用5篇)
-
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通用篇6)
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通用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