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演讲稿 > 窦娥冤教案(通用3篇)
窦娥冤教案(通用3篇)
时间:2024-07-23 来源:阅读力
《窦娥冤》是元曲中的经典之作,讲述了窦娥因冤屈而被判处死刑,最终得到昭雪的故事。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窦娥冤》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窦娥冤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通过分析唱白理解人物形象。
2、揭示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主题。
3、戏剧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欣赏,引入学习本剧第二个场景。
教师:窦娥的冤屈,真能感天地,泣鬼神,如果说第一个场景刻画了一个满含悲愤之情,有着强烈反抗意识的窦娥,那么,第二个场景又跟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样的窦娥呢?
二、赏析第二个场景:
1、学生角色朗读《倘秀才》《叨叨令》和窦娥与刽子手的对白,(男:刽子手,女:窦娥)思考:讲了什么内容?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特征?
学生明确:主要写了窦娥请求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主要表现了窦娥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
2、教师:窦娥来到了法场,她婆婆也来到了法场,接下来,让我们来朗读一下窦娥和婆婆的对白,思考:这段对白,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们明确:这些话通俗明白,像生活本身那样自然、贴切,没有丝毫加工的痕迹,而且与窦娥的身份、处境相吻合,刻画了她善良的心地。
3、这段对白,除了刻画窦娥善良的心地,还叙说了窦娥的冤屈,这在情节上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明确:这段对白,主要用以激发人物的内心冤屈,表现人物的内心愤恨,为后文发三桩誓愿作了铺垫。
4、女生齐读《鲍老儿》曲子的后面唱段,思考:窦娥说自己: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这话这样理解?
学生明确:因为现实难合人意,她在这种是非颠倒的社会中感到无能为力,只能感叹自己时运不济;这样说也可以安慰婆婆,减轻婆婆的悲伤,体现了她的孝顺。
5、思考:作者着力刻画窦娥的善良性格,在表达主题上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学生明确: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试想一个平时心地善良的百姓竟被昏官断为杀人的凶手,可见当时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一个素来性格温顺的.女子最终也作出了如此强烈的反抗,可见当时的社会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压迫是何等的深重。这样与窦娥反抗的精神相映衬,使她的形象更丰满、鲜明;同时善良的被毁灭,突出了她的冤和屈之深,更深入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三、赏析第三个场景:
(教师:窦娥满含冤屈,走上了法场,她多么不甘心平白受冤,多么想昭示冤情,多么想惩罚世道,那我们再来看看窦娥走上断头台时说了些什么)
1、学生明确,主要讲了三桩誓愿,是哪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2、赏析血溅白练:角色朗读宾白,齐读《耍孩儿》唱段,思考:窦娥要血溅白练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明确:
①说明自己的冤屈。
②让自己的满腔热血不落红尘,她发这誓是想让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3、赏析六月飞雪:学生角色朗读宾白部分,思考:窦娥要六月飞雪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明确:
①让上天昭示自己的冤屈。
②让白雪裹尸,洁白不染。
4、引导学生分析血溅白练和六月飞雪所隐含的其他意思。
学生明确:表明了她与要与那污浊的社会最后的决裂,也表现了她品格的高洁。
5、赏析亢旱三年:学生自由讨论:窦娥要发下亢旱三年的誓愿?
学生讨论明确:她希望的不仅是个人的冤情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恶人,亢旱三年,楚州自然颗粒无收,那些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污吏自然就不可搜刮。同时更突出窦娥惊天地、泣鬼神的冤屈之深。
6、学生欣赏视频,感知窦娥的冤屈。
7、学生讨论:前后对天地的不同态度是否矛盾?
学生明确:前者是无助之下的怨恨,实质上怨恨的是现实的社会;后者是无助之下最后的依靠和寄托,是窦娥反抗精神的体现。所以二者并不矛盾。
8、体会典故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东海孝妇的作用?
学生明确: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说明窦娥冤枉悲凄;六月飞霜衬托窦娥冤案是实,证明并暗示第二桩誓愿也能实现;东海孝妇除了暗示第三桩誓愿将要实现之外,更能衬托窦娥的反抗精神。
四、总结窦娥的形象: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和摧残的、善良孝顺、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抗争的劳动妇女形象。
五、学生讨论:
根据结尾安排三大誓愿的情节,探讨本剧的浪漫主义手法。
六、概括主题:
学生明确: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七、分析语言特点:
《窦娥冤》一剧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课文中,凝练而又明白如话的说白,优美而又有节奏的的唱词,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集中表现了窦娥的怨与愤。不少古代白话,如只合(只应该)、怎生(怎么)等都表述得十分生动。科白等辅助手段运用的也很好,配合唱词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复杂心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八、【补充材料】
苌弘化碧六月飞雪东海孝妇典故的出处:
1.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2.六月飞雪出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
3.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九、作业:
根据所掌握的窦娥的性格特点,为窦娥写一幅挽联:
上联:贞洁敬孝,哀怨感天雪飞六月
下联:刚烈争抗,悲愤动地旱亢三年
窦娥冤教案篇2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⑵把握全剧的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掌握戏剧的主题。
⑶理解剧中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
⑴实践活动,通过分角色饰演激发兴趣。
⑵品味鉴赏戏剧语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窦娥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戏剧冲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课文,在熟悉戏曲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剧情,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欣赏一副对联: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请同学谈一谈其中蕴含的道理。
明确:戏剧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来源于生活,尽情地展现生活,使我们感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感悟生活的真谛。今天,让我们打开课本,学习一部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展现当时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作品: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
二、解题
1、元杂剧介绍:
⑴结构—楔子,一本四折。
⑵角色—末、旦、净、杂(上三类不能包括的杂角。
⑶剧本的构成──唱、(结合课本介绍宫调与曲牌)、科、白。
2、关汉卿介绍:元杂剧界的领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戏剧语言(本色派)
三、整体感知,概括剧情
请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概括楔子—第一折—第二折—第三折的剧情,教师补充第四折剧情、
四、把握窦娥形象
提问:在剧本中这位受了冤屈的窦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讨论后发言)
提示:从人物语言入手把握人物性格
明确:坚贞刚烈,善良孝顺,反抗。(言之有据即可)
五、主题
谁之过也?
学生结合剧情思考并讨论;窦娥是一位善良,孝顺、坚强的女性形象,但这么美好的人为何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是谁之过呢?
明确:人人有责──社会环境(暗无天日,是非颠倒的社会)
本剧的主要矛盾属于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六、作业
思考研讨与练习一,完成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重点赏析第三折,进一步理解窦娥的反抗性,理解其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2、赏析本文的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3、探究阅读:解读祥林嫂、窦娥两位女性形象。
〖教学步骤〗
一、理清本折戏剧情节
三个场景:
赴法场
情节结构──见蔡婆
在刑场
(分角色饰演本折)
二、具体分析每一场景
1、第一场景──赴法场:
⑴朗读[端正好][滚绣球]并思考,写了什么内容──控诉天地
置疑1: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现在怎么却成了斥骂的对象呢?
明确:既抒发了自己的痛苦和悲伤,又表达了对不公正的封建法制和封建秩序的抗议和否定,集中地体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
⑵这两首曲子感情如此激昂,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去营造这种效果?
2、第二个场景──见蔡婆:
问题1:这一场景着力表现窦娥的什么性格特点?──善良孝顺
问题2:作者有意通过这一场景刻画窦娥的善良,这对表达主题有什么帮助?
(结合第一场景)通过善良被毁灭来揭露社会的黑暗,窦娥越是善良孝顺,揭露的意义就越深刻、越是善良的人被逼反抗,越能体现对整个社会制度的揭露与否定。
3、第三个场景──誓愿:
⑴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这三桩誓愿明确: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⑵三桩誓愿向谁发下?—天地
置疑2:岂不是与第一场景中骂天地的情形自相矛盾?
明确: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
三、理解戏剧中浪漫手法的运用
1、课文写窦娥临刑前发出三桩誓愿,她的冤屈和抗争感天动地;《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化为双飞鸟。这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可能的。这是什么表现手法,(浪漫主义手法)试就这种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2、同学们还能想到哪些作品也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呢?
四、组织学生探究式阅读
解读祥林嫂、窦娥两位女性形象。
明确:两位女性都不同程度地受着宗教思想的影响,但从她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各异。在窦娥的身上,表现出百折不回、生死不渝的抗争精神,向命运,向不公平的世道宣战。这是祥林嫂无法企及的。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解读祥林嫂,窦娥两位形象,并表述为文字。
窦娥冤教案篇3
教学目的:
品味语言,认识曲文的艺术手法
把握剧本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了解元杂剧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朗读全文(曲文)
正音正义:提防阡陌刽子手嗟叹亢旱
二、剧情分析
(一)问:本折故事分为几个场景?从哪里划分?为什么?
1、[端正好][滚绣球]
2、[倘秀才]——[鲍老儿]
3、[耍孩儿]至[煞尾]
(二)分析曲词的内容和情感
齐读第一个场景。要求用富有情感的语言。
1、这两段曲词写了什么内容?
愤怒控诉。(板书)
————天地不公。天,上指统治者;地,下指官吏。这是对整个社会秩序的怀疑。
2、从曲词中你读出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⑴怨——天地:“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
⑵恨——不平:“地也,你不分好歹何谓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⑶哀——自己:“哎,只落得两泪涟连。”
3、这两首曲子,情感激昂。作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达到这种效果的?
⑴对偶句:整齐,语气连贯,适于表达畅达的情感。
⑵对比手法:鲜明的情感色彩。
⑶呼告:情感喷发式的直抒胸臆。
⑷“字句皆无忌惮”的语言:口语:“葫芦提”“合”等。自然,不受约束,情感力量充分。
分角色朗读第二个场景。
1、这一场景主要写窦娥与婆婆的“诀别“,感情基调是什么?
哀婉凄恻。(板书)
2、这一场景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
善良,孝顺。(板书)
3、作者着力刻画窦娥的善良,在表达主题上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以善良的`被毁灭,揭露社会的黑暗。这个人越是善良,温顺,揭露的意义越深刻。
第二课时
一、齐读“三桩誓愿”曲词。
1、“三桩誓愿”,反映了窦娥怎样的情感?
抗争精神和坚信冤情被雪的壮烈。(板书)
2、为什么要发三桩誓愿?一桩不行吗?
不行。
⑴因为历史上和冤有关的传说有好几个,窦娥觉得冤情太深,少了不充分。
⑵三个誓愿有不同的程度。
①血洒白练:不落红尘。
②六月飞雪:洁白不染。
③亢旱三年:惩罚世道。
显示自己的冤情——报复这不公平的世道。
3、对这种浪漫主义的手法,你怎样认识?
理想的寄托。如果你受了冤屈,也会这样想,虽然不合逻辑,但却合乎情感。
明代叶宪祖改编《窦娥冤》故事,名为《金锁记》。记窦娥丈夫蔡昌宗并未夭折,而是于上京途中黄河遇险,掉落水中,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上京应举,状元及第。窦娥刑场当刑时,大雪纷飞,监斩官急令刀下留人,收入监房。后窦天章为肃政廉访使,为窦娥平反冤情,父女进京,于舟中遇到蔡昌宗,夫妻团圆。
这两种结局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二、最后“煞尾”一节,曲词有什么特点?
景物渲染。
三、元杂剧基本知识(略)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工作总结(通用4篇)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工作总结(通用4篇)
-
党员教师年度总结(通用5篇)
党员教师年度总结(通用5篇)
-
关于学习的谚语(通用4篇)
关于学习的谚语(通用4篇)
-
项目合作协议书(通用5篇)
项目合作协议书(通用5篇)
-
会计电算化实习日记(通用3篇)
会计电算化实习日记(通用3篇)
-
上半年工作总结开头(通用3篇)
上半年工作总结开头(通用3篇)
-
处罚通知单(通用8篇)
处罚通知单(通用8篇)
-
党课学习心得(通用5篇)
党课学习心得(通用5篇)
-
高老头读后感(通用5篇)
高老头读后感(通用5篇)
-
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通用篇6)
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通用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