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文档 > 就业市场调研报告

就业市场调研报告

时间:2023-11-23 来源:阅读力

  就业市场调研报告篇一

  一、就业总体趋势

  在经济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中,从业人员将持续增加,根据统计部门资料显示,2005年至2010年将分别达到834万和850万人。据此,测算出2015年至2020年从业人员将进一步增加到1267万和1284万人,其中,每年需要补充的中职毕业生为50万人左右。

  部分行业对中职生的需求

  (1)机械制造业每年需补充从业人员94000人,其中中职学校毕业生为53800人;考虑到汽车工业发展将带动汽车维修等相关职业岗位增加,预计机械制造业业每年对中职毕业生的需求数为24800人。

毕业1.jpg

  (2)模具设计与制造业2004年-2005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业从业人员数由16.92万增加为19.22万,,但由于其生产方式明显向集约方向发展,进一步优化结构,从业人员数明显增加,估计到2010年从业人员将会进一步增加。

  (3)电子电器制造业随着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制造业发展战略的调整,估计该行业每年新增中职毕业生为10000人左右。

  (4)信息产业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中发展空间最大的行业之一,2002年至2004年,信息产业增加值由212.9亿元增加到402.38亿元。信息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增加事辅助工作的初级人才。从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软件业看,估计对中职毕业生的需求在40000人左右。从信息产品制造业看,估计每年需补充中职毕业生为36000人;再加上计算服务业的需求数26000人,信息产业每年需补充的中职毕业生数为10.2万人。

  (5)旅游和餐饮业未来几年年均需中职毕业生达7.99万人,是第三产业中对中职人才需求最大的“客户”。

  (6)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大量的外资进入,对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哟着积极的影响,我国现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据调查,近几年对该专业的中职人才的需求正迅猛增长。

  (7)销售业随着中国加入WTO,销售业这个新兴的行业将逐步完善。从业人员将达到几万的空缺。

  近两年里,随着劳动部门所属的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的培训机构的兴起,社会中职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大有迎来中职教育“第二春天”之势。

  二、中职毕业生受青睐

  以前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高,打字员也要个本科毕业生。然而,根据近几年广东省劳动力市场统计信息表明:生产型企业吸纳的员工大大高于服务型企业所需员工,而且生产型企业的岗位需求量有50%以上专门针对中职生或高中生。中职毕业生之所以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其中主要的因素还在于中职毕业生可塑性大,敬业精神较强,能把所学专业随时应用于实践,工资待遇要求也低于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过去,中职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偏重于教与学,而往往忽视了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职业道德、法律意识、转业转岗能力等。但是,随着用工形式越来越市场化,学校努力实现办学模式灵活多样化、教学课目全面实用化、教学方法科学规范化、师资力量专业技术化。培养学员一专多能的素质已成为现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以便为学生毕业后实现多渠道就业提供帮助。中职生的就业取向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已不能单纯依赖所学专业来选择相应岗位了。由于大多数公司的平均寿命在10年左右,而人的职业生涯却有30—40年,中职学校提前为学生做好转岗转业的准备很有必要性。

  三、一技之长敲开就业门

  现在很多家长观念更加务实,一些学生选择中职是抱着“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想法。调查显示,50%以上的农村学生和家长愿意选择就读职业学校;武汉有49%的学生为了早日就业、24%的学生为了技术致富而选择了中职学校。中职教育既是对学生所掌握的文化基础知识进行筛选整合巩固的过程,也是将其所学知识运用于技术实践的过程,更是对其进行思想品德、社会交流、独立生存和自我发展等能力方面进行塑造的过程。近年来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表明,在初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和大专或本科生三类人员中,初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参加应聘者最多,且中职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调查表明,2004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一次就业率已接近95%。14日,在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职业教育发展论坛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刘占山表示,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近两年来,职业学校招生数连续增长,就业形势非常好,2003年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率已超过94%。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说,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对专业人才的新的类别需求、层次需求和数量需求,像数控技术应用、汽车维修、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护理等不少行业都出现了人才紧缺的

  情况;另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上用工单位需要的大量技术工人短缺,出现了“技工荒”,2004年二季度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报告也显示,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缺口很大,一些大城市缺口甚至高达30%。另外,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对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以上种种,都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提出了强劲需求。

  四、我校部分毕业生就业情况

  我校近几年的就业情况一年比一年好,毕业生分配和就业形势非常看好,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就业渠道非常通畅。为了调查了解我校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使用和表现情况,也为了加深同用人单位的广泛联系,进一步拓宽我校的就业市场,2006年11月,我校专门成立了一个调研组,对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一行南下,分别对近几年与我校有用人合作关系的近十个单位进行了走访,下面选择典型进行归纳和报告如下:

  首先我们来到深圳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由于我们的模具专业学生开设了一年的《机械制图》课程,以及《AUTOCAD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学生的识图能力较强,经了解我们的学生能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其中一部分同学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如杨少为同学才毕业2年现在已是车间主管,还有马吉、王买利等同学也是车间技术师傅了。之后我们又到了深圳龙升电子有限公司,了解到电子电器专业乔祖强同学毕业后从最低层做起,能吃苦耐劳,利用在校学习了《计算机应用》、《ProtelDXP》等课程的优势,现在公司开发部专门从事电子产品设计工作,职称为设计工程师。之后我们特意走访了1993年机电专业毕业的学生余永辉,现在是东莞一模具厂的老板,给我们介绍了他与该企业的一起成长过程,同时也给我们提出关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方面的宝贵建议,我们深深地为我校毕业生的成绩所感动,为他们的努力奉献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而骄傲和自豪。。调查了解,我校学生的就业情况如此之好,毕业生受欢迎的程度如此之高,借用人单位的话说就是我们的毕业生:一、质量高(基础知识较扎实,实际动手能力强);二、定位准(从进校到毕业,教育学生面向施工生产一线);三、能吃苦(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四、适应快(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能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需要);五、工作到位(到一个地方,接交一些朋友,占领一方市场,体现一片诚意,树立我方声誉)。

  就业市场调研报告篇二

  根据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可以知道在过去,人们的印象中,大多数毕业生在就业时都倾向于去大城市、好单位,而本次调查中选择去欠发达地区学生却占有相当一部分。这一方面与有些学生提到的“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观念有关,也与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现实有关。这表明已有更多的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与社会现实,为自己的将来做较为恰当的定位。

  从学生对选择理由的表述中,可以看到,同样的选择却可能源于不同的动机,而不同的选择也可能是出自相同的动机。比如同样是选择比较低的工作待遇,人次百分比排在第一位的动机因素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占总人数的31、8%,典型的表述有:在相对差的单位能拥有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使自己有用武之地,更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可为落后地区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与其在舒适环境中平凡地过一辈子,不如在艰苦环境中干一番大事业。

  而同样是选择宁愿作为普通人员去发达地区的人其动机也是多种多样,有的动机是与选择去欠发达地区的同学殊途同归。如其中人次百分比居首位的就是为了发展,占总人数的37、6%,典型的表述有:“一个好的环境能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人会随着对手的强大而不断强大”、“一个人只有把自己放在高手如林的地方,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只有面对强手才会激起奋进的激情”、“在大城市发展机会比较多”等。这样的人是乐于挑战自我,占9、6%,典型的表述有:“我喜欢有挑战性的生活”、“巨大的压力,激烈的竞争,会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在竞争激烈的地方磨炼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大城市的环境会增加人的压力和动力,有助于发挥人的创造性”。以我对大学生工作问题的理解,谈几点认识:

  大学生就业问题首先是社会性的问题,其次才是个体问题;还没有就业的我们,承受着很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甚至是人格的压力,他们最希望得到的是机会、关怀和指导。如果我们大学生有观念或能力问题,作为老师首先要反思自己的工作,我想家长也应该这样去面对问题,而不是事后的责备或教训。

  如果我们的学校,当初能够使我们更懂得面对社会现实的不易,更懂得承担公民责任、独立承受压力的不易,更懂得在现实中保持理想的不易,更懂得依法维护自己权利的不易,更懂得先生活再发展的道理,他们或许不会等待,而是已经工作,并在不理想的工作中保持积极追求的愿望。因为我们知道人生的发展比具体的工作重要得多,而独立生存是发展的基础;我们虽然还没有工作,但内心的支撑仍然坚固,并在可以自控的程度下寻找更合适的工作。因为我们知道顺利自然可喜,能够经受压力更是能力。有满意的工作自然可喜,但工作以后还有失去的风险,人总要有抗压能力的;我们或许不会埋怨家长,抱怨社会,因为我们知道家长是最无私的,而人生的道路本该自己开拓,没有人可以给自己安排一生,即便可以,那也是表面的,真正的幸福是不依赖他人的。

  单就就业而言,学校固然可以做一些更切合实际的调整,包括规模、结构、特色、师资和教学方式等,坦率地想,大学生就业困难,也是大学的压力,所以,每所高校都要有忧患意识,要提高自我调节和推动发展的能力。

  但最重要的是,教育应该给予学生什么专业技能是要的,但职业界需求发生变化了,又怎么办?职业界的需求变化永远比学校培养的快,什么才是对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呢?那是本质的、永恒的东西,是无论成功或失败时都必然需要的东西,那就是生命和人格的良知,其次才是谋生之技能。

  面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作为一个学生,既不能创造就业机会,也拿不出一贴良药,提出的建议,也未必能行。但希望大家都以人为本,关照我们大学生,更希望我们未就业的大学生们,珍视自己的心灵,别让它受污受伤。

  相关推荐:

  社区网格员个人工作总结

  保险公司续收工作总结

  小学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