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观潮教学设计(通用4篇)

观潮教学设计(通用4篇)

时间:2024-08-19 来源:阅读力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观潮》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处暑2.jpg

  《观潮》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潮来时,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

  【教学方法】

  在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是在海边长大的孩子,对大海非常熟悉。你有没有见过海水涨潮?谁来说说你见到过的海潮是什么情形?刚才同学所说的海潮气势雄伟,令人赞叹。知道吗?我国的钱塘江大潮可是要比其他地方的海潮更宏伟,更壮观。想不想去欣赏?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观潮。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对于钱塘江大潮,你都有哪些了解?要想成为知识丰富的小博士,头脑里不仅要装进课本知识,还要让课外知识走进来。

  二、新授

  1、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愿意起来读?主动权交给你了。找几个人和你合作,给他们分分工。对读的同学有没有要求?对听的同学?老师给大家提个共同的要求:想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这三部分,你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喜欢?大部分同学喜欢潮来时,这也是本文的写作重点。那我们就先来学这一部分。自读3、4段,你觉得哪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就努力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现在把你最喜欢的一句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先说: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然后读!

  ⑴午后一点……闷雷滚动。

  (闷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模拟。与响雷的区别。)

  ⑵过了一会儿,……人群又沸腾起来。

  (观潮的人们从一大早就开始等啊,盼啊,终于听到了隆隆的响声,看到了潮水的影子。如果你就是观潮的人,此时的心情如何?你会怎样做呢?那么多的人,大家都这样情不自禁的站起来喊呀,叫呀甚至跳起来,这种场面用一个词就是-沸腾,还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在这一段里。-人声鼎沸。我们就读出这种感觉。)

  ⑶那条白线,……横贯江面。

  (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表示潮水越来越-大,读的声音就应越来越-高!)

  ⑷再近些,只见……城墙。

  (白浪翻滚,用手做做翻滚的动作。浪怎么样?大而猛。两丈多高,能有多高?多壮观啊!读!)

  ⑸浪潮越来越近……颤动起来。

  (喜欢这句的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这句。多精彩的语句啊!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面准备一遍,看谁能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你们读的真不错,能让我也试试吗?

  谢谢大家的鼓励,该你们了,让我为你们喝彩。

  (模拟动作,创设情境,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热烈。)

  2、理清写作顺序:

  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描写潮水的句子,不过,把观潮的顺序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现在,把书反扣上,看看你能不能把屏幕上这五句打乱顺序的话按正确的顺序排好。

  作者正是按照时间的推移,抓住了浪潮由远及近样子及声音的变化写的。先看看样子的变化,将它变成画面。刚开始是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再近些,白浪翻滚,形成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越来越近了,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千军万马)。

  声音的变化: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现在,你就在江边,目睹着浪潮越来越──近,浪头越来越──高,声音越来越──响,你的心情越来越──激动,那咱就把这种变化读出来。

  (合作,第一排读第一句,读到第二句时,第二排加进去……)

  (这种朗读方法设计新颖,符合课文所写的浪潮声音由小到大的特点。)

  读得棒极了!我都被大家的朗读震撼了。气势如此雄伟的大潮,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你们的愿望可以实现,一起来观潮。请看大屏幕。

  (故意等一会儿)

  (吊起学生的胃口,同时让他们体会文中描写的潮来前人们的心情。)

  你在等着观潮,此时心情怎样?

  (激动、着急、兴奋……)

  (放录象)

  (多媒体效果好,符合情境化教学的要求)

  快看,潮来了!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说说观潮后的感受。是啊,多么壮观的海潮!简直就是一首激昂的诗,一支澎湃的曲,一段热烈的舞!也正因如此,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这个“观”与“观潮”的“观”意思一样吗?“天下奇观”什么意思?这样神奇壮观的景象在我们中国,你心里怎样?为之骄傲、自豪。带着这种感觉齐读第一段。

  3、简略分析潮来前、潮退后。

  (内容太多,不能进行这一步。)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中介绍的还只是一线潮,其实还有交*潮、回头潮。

  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写下诗文赞颂这神奇壮丽的景象。唐朝诗人刘禹锡就曾留诗:

  (投影)

  (找一人读,自己练读,齐读。)

  投影:

  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课上到这儿,关于钱塘江大潮,你觉得你还想学什么,了解什么?同学们的提的问题真不错,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课后同学可以查阅资料,还有潮来前、潮退后的景象,还可以读读课文。下节课,交流展示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天下奇观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理解潮来时的壮观的景象,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气势,课堂上,通过模拟声音以及观看录像、各种形式的朗诵,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课堂学习气氛高涨。

  【评课】

  课堂上教师注重朗读的训练,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人读,齐读等。比如:现在,你就在江边,目睹着浪潮越来越──近,浪头越来越──高,声音越来越──响,你的心情越来越──激动,那咱就把这种变化读出来。(合作,第一排读第一句,读到第二句时,第二排加进去……)这种朗读方法设计新颖,符合课文所写的浪潮声音由小到大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学分析】

  本课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为最后一组课文的学习,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特别是文中的四字词和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3、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4、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事物的写作方法。

  5、通过学习课文,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法学法】

  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大潮景象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放映大潮录象,配上进行曲音乐,学生尽情地观赏。

  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描写这宏伟景观的吗?那就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说说读懂了什么?理解天下奇观。

  2、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

  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部分是详细,哪些部分是略写。

  三、学习重点部分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1、默读3、4自然段:

  画出描写大潮的句子。

  2、展示自己画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补充读,齐读。

  3、再默读或小声读这些句子:

  说说,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画面。

  4、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同学听,用自己的语言说,尽量用上书上的重点词:

  闷雷流动、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白浪翻滚、白色城墙等。

  用多媒体投影这些词语。

  5、指名说,评说,补充说。

  6、品味课文语言:

  同学们,你们读了课文,能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得这么好,除了你们的聪明才智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课文的语言美。

  现在请你们再读读自己觉得美的句子,怎样读才能把你感觉到的美有感情地读出来。再说说觉得这个句子美在哪里。

  读完后品读,评读,全班一起读,充分感受语言美,形象美。

  7、学法总结:

  ⑴边读边想画面,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

  ⑵品味好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潮来之前,潮退之后部分

  课文除了潮来之时部分写得美,潮来之前和潮退之后也非常美,选择你喜欢的一部分学习,用刚才的学习方法。

  1、找出喜欢的好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画面。

  2、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或说说想到的画面)。

  五、总结谈话

  1、同学们,钱塘江大潮是世上少见的伟大奇观,今天我们见识了祖国这么神奇、壮观的自然景象。你心中一定有一种情感在涌动,能不能用语言来抒发一下你心中的情感呢?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学生抒情。

  2、在体会作者表达方面,你能向课文学习什么?

  六、作业

  1、抄写课文生字、词语,按音序写。

  2、抄写文中的四字成词,并自选两个词语造句。

  3、背诵3、4自然段。

  4、根据课文描述,画一幅大潮图画。

  【板书设计】

  观潮

  远潮来前伟壮观(钱塘江潮)潮来时

  近潮过后有声有色

考试3.jpg

  《观潮》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雄伟壮观。

  2.理解,积累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

  3.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积累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了解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钱塘大潮录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2、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3、词语认读

  二、小组合作学习

  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课文的3、4两段——潮来时。各小组在小

  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学习。

  学习提示:1、大声朗读

  2、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

  3、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你们组内的同学听。

  4、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三、小组成果分享

  1、作者是按()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和大潮()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2.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四、朗读指导,引导背诵

  1、出示

  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2、.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五、课堂小结:

  钱塘奇观天下传,闷雷滚动出白线。潮头怒吼贯江面,山崩地裂城墙现。同学们,过几天就是农历八月十五了,有机会去欣赏欣赏钱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吧。如果不能亲临现场,也可以观看电视直播或上网观看。

  板书:

  从远处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

  《观潮》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能顺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教学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涌潮”(课件展示“钱江涌潮”及观潮盛况)。同学们,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涌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让我们去感受钱江涌潮吧!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

  1.请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周密(1232—约1298)南宋文学家。家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此篇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2.介绍背景。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人们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三、初读,整体感知,通文意

  1.请同学听配乐朗读。听准字音和节奏,初步感知语言美,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气势。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四人一小组,将自己不会翻译的词、句在小组内讨论、探究,仍解决不了的可等会儿再提出。

  4.全班范围内提出在翻译课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5.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文中的`四段,依次描绘了什么画面?给它们起个名字。

  明确:作者描绘的四幅画面分别是海潮图、演习图、弄潮图、观潮图。

  四、研读,合作探究,知内涵

  1.课件展示研读目标。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上课1.jpg

  《观潮》教学设计篇四

  一、指导思想:

  《观潮》(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十三课)是一篇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本课的设计旨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观看录像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四、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录像机、鹏博士教学软件、液晶投影仪、大屏幕、录像带、多媒体电子教室。

  五、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观潮》。(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

  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汇报交流

  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

  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三)放录像(潮来时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让人惊心动魄。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戴上耳机,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四)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刚才我们在录像上看到的景象书上也有,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

  (学生通过看书找出是3、4自然段)

  1.学生自读3、4自然段。划出能写出潮来时气势的语句,把不明白的问题用问号标出,对特别喜欢的句子就努力读精彩些。

  2.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提问随即板书关键词语)

  (1)教师通过视听教学帮助学生解疑。

  课件出示:①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b.怎么会出现“一条白线”?看到白线人们怎样沸腾的,学学看,就这种场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来形容?

  c.齐读这句话,读出那种沸腾的场面。

  ②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a.怎么会形成“白色城墙”呢?

  因为大潮由远而近,远看像白线的白浪越变越大,越涨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白色城墙。)

  3.交流学生喜欢的句子。(根据学生的交流随即通过大屏幕展示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

  课件出示: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a.潮来时是什么样的声音?谁能学学看?

  b.就这种声音作者用什么词来形容的?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a.师:看到白线拉长变粗,潮水很快地占满江面,迅速向我们奔涌而来,那气势越来越雄伟,你的心情也会随之越来越激动,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

  b.指读。

  c.男女同学比赛读。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如果这句话换成“浪潮越来越近,气势越来越雄伟,声音越来越大。”你觉得怎么样?

  b.如果换成原来的内容,又觉得怎样?怎样才能读出那种气势来?

  c.指读、师读、齐读

  4.教师小结:作者把大潮到来时的气势写得多形象,正如预习提示中所说的,把大潮写得有声有色,雄伟壮观,使人如临其境。(板书:有声有色、雄伟壮观)

  5.学生将3、4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得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潮来时的雄伟气势。

  6.学生通过访问教师计算机,调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教师在网上查看学生练习情况)

  7.调一学生的练习作示范,投影到屏幕集体订正。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潮水变化的?(教师指屏幕启发学生说出由远而近)

  (板书:远近)

  (2)师小结: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的变化,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潮水变化,使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听到声音越来越大,看到潮水越来越近,浪头越来越高,使我们感受到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非凡气势。我们为在祖国大地上有如此壮观的景象而自豪、而骄傲。

  (3)让学生带着无限赞叹之情大声朗读这段话(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段话)。

  (4)师生接读(教师说括号中的词,学生接读余下的内容)

  (5)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潮来时”一段,通过学习了解到钱塘江大潮来势凶猛,气势非凡,那么“潮来前”、“潮过后”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8.学生自学余下的几段。

  (五)学生质疑。

  (六)学生通过网上查阅,自己解疑。

  (七)学生通过网上访问教师计算机。调作鹏博士软件中《观潮》一课的练习,据自己情况自由选择,自我检测(教师网上查看,个别辅导)。

  (八)课堂总结。

  (九)放录像(让学生整体领略“天下奇观”的非凡气势)

  (十)布置作业。

猜你喜欢